顯示具有 son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son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7年10月11日 星期四

《Crying In The Party》

陳奕迅自《月球上的人》後,有好幾個月未派歌上台。聽聞新碟將以快歌為主。但自"Life Continues"到"What's going on?"再到"認了吧",唱片公司始終保守,派台歌首輪堅持慢歌情歌廣東歌。所以,新碟推出前,派台歌仍然是慢歌一首,《Crying In The Party》。


雖然批評唱片公司保守,但香港人都喜歡陳奕迅慢慢地說道理。第一次聽,是一種愁緒。「愁緒」這兩個字可以用在去年的《富士山下》、今年的《淘汰》、《月球上的人》和《Crying In The Party》,但感覺卻是徹然不同。撇除《淘汰》,其他的三首歌意思都帶點隱晦。




《富士山下》的詞評,可以看李牧童富士山下《解讀》。《富士山下》填詞的是林夕。


然後是林夕徒弟林若寧作品《月球上的人》。「如果有眼淚 只不過生理分泌」、「回憶哄騙我 但凡失去也是美」、「如懷念也是有它限期明日我便記不起」、「三世書不會記載 情繫我這半生的最愛」是第一部分的詞,可以清楚見到陳奕迅正在演繹著一個刻意想忘記過去感情的人;重點就是「忘記」兩個字。「月球上的人」這個題,就是自己一個人吧(與傳說中的嫦娥應該有點關聯,但林若寧似乎未出來解說過),刻意描畫陳奕迅就是一個自己已經無再負上任何感情,只是冷眼看著其他情侶,「從月球觀看 難辨地球相愛跟錯愛」。


第二段卻將整個事情反轉了。「就算一雙手 只擁抱妳的紀念碑;留離在某月某天某地仍自覺共妳一起」說的就是刻意忘記,反而記得更加清楚。這樣理解的話,第二部分同一句歌詞「從月球觀看 難辨地球相愛跟錯愛」,就似乎說是回望過去,未知與「妳」的這段情是「相愛」還是「錯愛」。可以見到,刻意忘記,更加清楚,就是感情矛盾的源。


「再見 仍舊未能跟妳再戀愛;但妳與我有過的過去牽涉後代;從未來觀看 潛伏萬年的野史記載;不理它小愛與大愛 人類太過渺小的去愛」其實自己一直參透不了。可以說的是,我很喜歡「人類太過渺小的去愛」;我想這句就是說,愛情根本就不是人類可以控制的變幻事情,就這樣就看到人類的渺小吧。




到了《Crying In The Party》,填詞的是Wyman。自己第一次聽時,見到《月球上的人》陳奕迅的影子,一個在派對自己坐在一角的人;一個自以為可以看透愛情蹲在月球的人。而整首歌最深刻的一句就是「我也曾是這樣 青春大概相似」。在RoadShow陳奕迅訪問黃偉文,聽到黃偉文說替陳奕迅填詞是一個series:「以前的陳奕迅唔夠閱歷去唱《葡萄成熟時》、《Crying In The Party》這些歌,他要唱是第一身的(大概是指《K歌之王》、《人來人往》、《明年今日》吧);而家陳奕迅可以唱一D三十幾歲既歌,唔需要再第一身,佢可以以一個三十幾歲既人去講一D道理。」「去到呢個年紀,每次開party,你總會發現唔係每個人都開心,佢可能失戀呀諸如此類呀;今次係你,下次可能係我。」對,這就是「我也曾是這樣 青春大概相似」吧。


想一想,陳奕迅已經貴為人父了。想一想,如果你的父親有一天在你失戀很不開心的時候,他向你說一句「我也曾是這樣 青春大概相似」,然後望著父親和母親的相愛,那是一個多麼感動的故事。或者,失戀就不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吧。


三個不同的填詞人,都為陳奕迅寫著一個隱晦的故事。我想,大概行內人都明白,香港歌手中只有陳奕迅和張學友才能夠真正投入去每一首歌裏面,演好每一個隱晦的故事吧。所以,我們亦只會聽到陳奕迅和張學友唱這種歌。

2007年9月11日 星期二

雜記20070911

1) 昨日上了四小時的tutorial,我就說了四次他們明白內容的就不必上tutorial了。雖然我也會說說在tutorial一些較深的題目,但可以預計在阿鄭進入zero-sum和general-sum games和北方的教法下,前者我不能說精通,所以欠缺深的題目;而後者的結果我很有可能需要將tutorial變成lecture。這樣的tutorial對已經懂內容的人幫助不大。你明了個大概但有細節不懂的,情願你office hour來找我。


2) 今日看"Probability Theory and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時,見到一個定理,是出自一份1935年的paper的:In a sequence of mn+1 distinct integers, prove that there exists an increasing subsequence of length m+1 OR a decreasing subsequence of length n+1. 方法是頗漂亮的,最少那個「洞」的建構也有一點手段。我在想,現在你自己想到差不多這樣elegant和beautiful的定理,人家可能只當你在玩小玩意吧。世界進步了……


3) 回到家中,受HKCWCC一名同學所托,要做一件自己從來未想過30歲前會做(或需要做;或有能力做)的事。唔,我會盡力的。明天希望找到Kin Li向他請教一下……他在這方面的經驗,在科大也算是數一數二了。


4) 雖然事情還是積壓著,但兩段來往科大的車程時間,還是要聽聽音樂。Pocket PC的CF card放下了最少十隻大碟,包括南拳媽媽、林俊杰、李克勤、張敬軒、古巨基,但這一星期,只是聽著何韻詩的"What Really Matters"。今年Hocc派了兩首歌上台,《幽默感》初初聽是普普通通,但認真地用headphone聽,加上上一次post的MTV後,喜歡到不得了;《木紋》歌詞是不錯的,但Hocc唱不出感情。歌詞是不易明,但以前這不會難到Hocc,由《天使藍》、《再見露絲瑪莉》、《沙》、《娃鬼回魂》、《花迷戀》,她都有辦法令你從歌聲中明白那個看似遙遠的故事/道理。但今次,她第一次在我眼中失敗了。就是因為《木紋》,我聽這隻碟前的心情是有點戰戰兢兢。現在,"What Really Matters"很有可能成為我今年最愛的大碟了。不過,比起《艷光四射》和《U-87》還差一點。

2007年9月5日 星期三

[貼歌]幽默感


題外話 1 :我心裏數著。今日的MATH511 (Advanced Algebra I),親愛的孟教授在首十五分鐘內最少說了七次「Physics」、「Electromagnetism」或「Quantum」三個字。



題外話 2 :Dick Cheung's Teaching Website is ready.網址是http://ihome.ust.hk/~emdiash/



************






為何為何運程極差 問為何運程極差 實在條問題問得都算肉麻
自豪地承認它 在台上談論它 用遺憾提煉出搞笑吧 情願怕它 還是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