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LIF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LIF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銀行的老婆婆

今早去越南大使館辦簽証。自作聰明,以為大使館一定有証件相拍。結果見到一間應該不比我家大的房間,成為某國的大使館。之後走了半個灣仔,總算找到了快相拍。


九時五十二分,想到天地圖書找一本書。但天地是十時開門的,於是我便走進旁邊的膠筒銀行坐坐。距離開市還有廿多分鐘,股票報價機面前早已聚集不少於廿個人。我見到一個中年男士,霸著一部報價機,眼睛凝望著「白花油」。除了「賣出」和「買入」我約略知道是甚麼外,其他的一堆數字我都不明所以。我看我還是不要對人說我是讀數學系的。另一位師奶,手中拿著一本簿子,在同一頁中有廿幾個「冧把」,只見她逐一輸入,望了望,然後腦裏進入快速但非常複雜的運算,看看哪些可以「渣」,哪些可以「放」吧。


我想,若我在昨日開市後到同一個地方拍一張照,這張相的震撼性,足夠令我拿下普立茲獎吧。可惜,時間不對,而且我的電子相機也沒電。


對著這些人和數字幾分鐘,我產生了不能描述的厭惡。找個座位坐下,旁邊是一位老婆婆,看樣子一定過了八十歲。我心中希望著,她只是在這裏涼涼冷氣,不是進行「投資」的人。不過希望落空了,在談話的幾分鐘,我知道了這個婆婆今年九十多歲,股票不知有沒有買,但看樣子應該買了不少澳元和紐元。這一星期澳元和紐元跌了一些,她似乎很不開心。到了我走,她站起來,望著螢光幕,一轉到澳元和紐元的匯價,唉了一聲。


走出銀行,我想回頭望,但不敢回頭望。我不敢想,我們社會彌漫著甚麼的氣氛,令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家,都爭著去對一場數字遊戲唉聲嘆氣。


後記:老婆婆說話的語調和面上皮膚的皺,令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婆。可惜,她似乎沒有我外婆的人生觀。我的外婆,兒女都孝順(當然包括了我的媽媽 ^.^),錢從來不缺。她也不擔心錢的問題,天天到茶樓一盅兩件,然後就四處走,參加甚麼旅行團呀環港遊呀之類。遇著她那個不肖外孫去探她,她就和她的不肖外孫鬥嘴。她很快樂。

2007年9月10日 星期一

一個忙碌的TA

題外話:李衛平繼續其「金句王」本色。先是跟Kolen說:"You will be the god."(節錄)然後說了一句:"There is some guy in the dark, you cannot tell what he is. Afterwards, you bring him into bright, and see that he is a good guy. Putting him back to dark, he is still a good guy (in your mind)."


第一日身兼兩個課程的teaching assistant,七小時內做了TA四小時,那種累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吧。之後audit的ELEC692Q (convex optimization),若不是Prof. Palomar講課手法好,我想我去了也只有睡的份兒。


MATH310學生大部分都明白內容(當然吧,阿鄭教得慢嘛)。於是tutorial只是選一些功課講解。也是今日乘車返科大時才抽了一點時間看題目,去了即場發揮,效果還不算太差。一連三個tutorial,到了最後一個才能有心情搞搞gag。


MATH232,老早就預料到北方的lecture,能夠真正理解的不會有太多人(而這些人當中有一部分也只是自讀的)。竟然要在tutorial說一次Nim Game的基本資料,有點意料之外。我可不想將tutorial變成lecture。


MATH232的tutorial後,有一個內地學生問我為甚麼Nim Sum要用binary representation,而不是其他的 k 進制。曾經/正在讀MATH310的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想過為甚麼呢?

2007年9月4日 星期二

滴汗

題外話:李衛平大戰Kolen?MATH305時,李衛平望著Kolen說:「GOD can understand 4-dimensional space. After completing this course, you can understand spaces of any dimension.」這個時候我小聲說了一句:「Including (log 3)/(log 2) dimension?」


************

鰂魚涌地鐵站,一個大學生一邊拿著一本"Probability and Random Processes"在看,一邊排隊等車。


身邊一個衣著似是一個師奶的女人,不斷側頭在望我看甚麼書。後來她更故意灣身,企圖看我的書的封面。


我倒不覺得奇怪,反正我經常都是這樣子的了。在紐約的地鐵,上下班時間見到一大堆人在看書看報紙(雖然有些是在玩類似crossword、數獨等的遊戲);在香港的地鐵,有人看書?應該要拍照賣給生果日報了吧。所以每次看見到不是二十至四十歲的女性拿書看,我都會望望是甚麼書。為甚麼二十至四十歲的女性除外?因為根據非正式數據顯示,如果那本不是雜誌的話,99%是一本愛情小說。


於是我便索性遞本書給她看封面。她一看,呆了一下,問是甚麼書。這下子我才知道這個女人不懂英文。不明原因,我覺得會「裝」人看甚麼書的人,應該是有點學識的吧。


於是我用中文答:「概率。」她眉頭皺了。


我想了一想,再答:「機會率。」她想了一想,反問我:「係咪即係數學?」


這時我不禁想起方教授在美國大使館與領事的對話……


我答:「係。」


滴汗的是,她最後的一句話:「加油呀!唔好輸俾果個姓……(想了一回,怕是忘記了吧)果個靚仔呀。(我心想:咩靚仔呀?)呢……九歲果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