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
奧數班的平衡?
在我腦裏,奧數班絕不同於一般正規的數學班。教中四時,在正規的數學班,我們容許一個老師向學生展示幾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即使這些方程的解法完全一樣,只是系數上的改變(當然,講解實根和虛根,最少也要兩個例子)。在奧數班,我不想、也不應該用很多很多的例子向學生講解質因數分解法和利用它怎樣求正因數個數。
在全港性的奧數訓練班,學生平均質素較高,這樣的想法似乎沒有太大的異議。但數年前開始,香港開始有學校性的訓練班。撇除全港最頂尖的中學,其他的學校每一級要找6個或以上達到上段所講的「一點即明」的學生,也殊不容易。而這些班是用教育局撥下來的錢搞的,每一塊錢都要向上頭負責。而這些班的洗費卻比其他性質相同的班多很多。於是,在所謂的經濟效益前提下,每一級都要找起碼十來廿個學生去參加奧數班。這樣,奧數導師要不就犧牲了部分較弱學生的利益,維持「一點即明」的模式;要不就「我為人人」,即使多簡單易明的東西也好,也需要說得很仔細清楚。
後者的模式聽起來似乎很好。但想深一層,當班中學生的水平有很大差距時,這個模式其實是犧牲了資質較好的學生的利益。雖然香港回歸中國已有十一個年頭,但香港到底不是共產,我們絕不應奢求所有學生都得到一樣的教育深度。資優教育的目的,是要讓資質好的學生接收更好的教學資源,達到「拔尖補底」的「拔尖」效果。再者,這個模式下,已懂的學未必會乖乖地坐在這裏陪你,帶來的課室秩序問題也不容忽視。
但維持「一點即明」的施教模式,明顯地令水平較差的學生難受。自己也做過學生,當然也明白最痛苦的莫過於坐在這裏1.5小時,講者的說話卻沒有半句聽得明。同樣地,維護了水平較高的學生的利益後,卻帶來水平較差的學生的秩序問題。
怎樣在兩種模式之間尋找一個平衡,就是我一直問自己的問題。就此打住,希望各位先賢可給小弟一個好的答案。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生果金
我們先看看生果金的本質。生果金現在的確某程度成為曾生口中所說的「補助金」。但,既然香港有綜緩,為甚麼要硬地將生果金改變成與綜緩類似的項目?曾生從來就沒有想過,他應該給社署加多些人手資源去令更多人善用綜緩系統。
再來談他的「高瞻遠矚」。講真,n年後的老人數字估計確實相當嚇人。想一想,嚇人的感覺不是在自己身上第一次出現——這些數字似乎在另一樁事件中出現過。對了,是強積金。根據同一堆數字,政府跟我們說,現在不設強積金,將來政府就難以應付養老這個大問題。
今天看明報,我們見到有老人家為了幾塊錢去搶《招職》口角打交。根據政府的邏輯,多少是因為當年沒有強積金,當年的小伙子小妮妹未懂得未雨綢繆,導致今天的淒涼。若強積金是成功的話,n年後,我們將只會見到很少很少老人家為一塊幾毫爭先恐後。到時生果金還有需要變成「補助金」嗎?若無需要,曾生拋出這堆數字去為資產審查制度辯護,又有何意義?到時,若政府還想擺出敬老的姿態,大可將生果金減到政府可負擔的水平——若老人家那時真能做到生活康泰,反對的聲音總比現時見到不少老人家正在捱苦的大環境下少。
最後,作為一個香港小市民,向偉大的特首提醒一句:你咁得閒理n年後的事,不如先搞掂自己的低民望和香港接下來面對的經濟問題吧。
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
中秋堂妹一二事
堂妹叫我買部電腦俾佢做生日禮物。
我同佢講,若然我淨係俾佢上Google/Yahoo找資料和安裝辦公室軟件來做功課,block晒所有game網,而且搞到佢裝唔到遊戲(其實我拋佢only;我唔識block免安裝遊戲),佢仲要唔要部電腦。
佢答唔要。
早陣子知道「大學怪談」的作者小月的姪兒小三開始寫博客(不過近一星期停了……),文筆不算通順(仲想點呀?)但文可達意。好生羨慕。
-----------
堂妹跟我說:「讀書並不是人生的樂趣。」
一個小二的女生說著這樣的話,令人震驚。我問她從哪裏聽來,她說是坐在她後面的同學。
不過,從他們的角度看,這句似乎沒有甚麼爭議性。現在有電腦/PSP/NDS/PDA/手機可以玩遊戲,有iPod可以聽音樂,收費電視可以24小時看動漫(不收費的也有2、3小時吧)——莫講是小孩,我也覺得這些比較有人生樂趣。
跟他們說讀書有用,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跟他們說讀書好玩,連我自己都覺得自己在誘騙小孩。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人情冷暖未去盡
兩個sales,一男一女,做demo,其實真的demo得唔錯。之後聽到塊Smartboard只需$15000一塊,還要包個軟件(超多功能)的無限license(你話包幾部機的license都make sense呀),仲要兩個sales抬塊板周圍走,間公司又要賺,其實呢兩個sales可以賺幾多架?
培正中學好像某棟校舍全部都裝了Smartboard,而港大同學會中學更是全校所有課室安裝。家陣科大數學系只是想買一個,好老實,算得係咩?所以我覺得,他們的目標不是一個數學系的UG lab,而是整個科大的課室。這才是做大生意嘛。(其實純綷我自己亂諗,可能佢地真係無咩大志……)
某教授一到,呢兩位sales就好醒目咁俾咗張卡片佢,而我呢個二打六當然無份啦。過咗好耐,阿Cook無啦啦話我係Prof.鄭個代表(聲明:其實唔係),於是兩張卡片在15秒內火速送到,仲快過保特跑200米。
通常呢個moment,你可能會expect我會話咩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但你錯啦。我淨係想講,初時佢哋當初係完全唔知我咩身份,而且我自覺當時企係度都OK有氣勢,行事都無咩點卑躬屈膝。咁佢點分我同某教授既level呢?恐怕都係衣著同個樣。
問題來了,他朝我真係做咗教授,我都唔見得會執到好正。可能都係踢拖係大學度周圍走。
所以我的結論其實是,人既不可貌相,而卡片亦唔係好貴,sales們,見人就派先至係最人情冷暖的做法。
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
用電腦的選擇
小學教學生用電腦,首先要開了Windows。上網,double click桌上的Internet Explorer。進行文書,當然是用Microsoft Office了。
為甚麼情況不是以下這樣:
小學教學生用電腦,開機時容許學生選用Windows還是Linux。上網,電腦裝好了Internet Explorer、Mozilla Firefox、Safari等瀏覽器。進行文書,學生可以選用Microsoft Office、OpenOffice.org、StarOffice,甚至是Windows內置的WordPad等。
我並不打算在此進行分析這種情況的歸根;我只要指出曾經有這樣一個令一些學生失去學習和體會「選擇」的機會。學生還年少,不會有能力去自行尋找更多的選擇。學校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透過使用各種不同的軟件,去選擇一個最切合他們需要的軟件。
學電腦不是只學怎樣用它,還要學思考怎樣用它。
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怎樣解決檔案的不同步?
其實這是一個用電腦的長遠問題。現在很多人最少都會用到兩部電腦。資料如電郵、書籤、行事曆,以及文件、試算表、presentation slide、電子書、照片等,怎樣做到同步呢?
其實生活中已經有很多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主要分為兩類:單點主打、多重存取(single point for multi-access),或者多點儲存、定時同步(multi-servers with synchronization)。
多點儲存、定時同步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在多個地方同時存取檔案,而定時透過網絡或其他中介的儲存媒介作出同步。但一個關於檔案同步的基本問題是,若有一個 叫gamma.doc的檔案分別存在電腦Alpha和電腦Beta,而你在電腦Alpha中加入了一個圖檔,後來在電腦Beta內加入了一段文字,而兩次 改動之間是沒有進行同步的,那麼,將兩個檔案同步,會怎樣呢?可能有同步軟件可能會聰明到將兩個新增的物件保留,但,礙於技術困難,可以預料這個方法並不 是每次都可行,而且成功比很小。若同步軟件每次遇到這個情況都詢問你的決定,也許這對部分人來說是非常困擾的。若使用的同步軟件只屬入門式,很多時,同步 就會造成檔案內部分資料的遺失。所以我一向認為這不是好的解決方案。
單點主打、多重存取的最古老方法是建立伺服器(server)。但考慮到保安和艱難的技術問題,一般用家不曉在家中建立伺服器。若要使用商用提供的伺服 器,現時價錢雖已減了一截,不過不是每個人也能負擔得起(或願意負擔)。以往,一些大型檔案透過網絡的存取時間太長,亦成了這個方法的致命傷。不過隨著網 絡速度的不斷增強,現時日常所用的檔案中,除了video和大型軟件的安裝檔外,透過網絡存取的時間已到了可接受程度(這裏不考慮部分家中使用龜速ISP 的人的情況)。
不過,針對一些檔案類型的免費商用伺服器已經出現。最早這類伺服器的出現是源於電郵,例如現時很多人使用的GMail、Yahoo! Mail、MSN Mail等。而書籤則有del.icio.us等,文件、試算表、presentation slide則有Google Document、照片則有Flickr等、而行書曆多不勝數,在此不贅。不過這些伺服器總會有一些缺點。如Email方面不容許你更改電郵題目、文件的 格式並不統一、照片並不是原檔而是已壓縮的。在自己完全控制的電腦內,當然能做更多在別人伺服器能做的事了。
另一個單點主打、多重存取的方法的移動硬碟(portable disk),最簡單的例子就是USB手指。其實這個方法若配合加密技術(避免遺失移動硬碟時檔案被人盜取)及備份系統,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方法。若不介意 使用Ubuntu Live或Windows XP Live(具可擕性的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s)),可完全解決檔案不同步的問題。這個方法唯二要改善的地方是加密和解密怎樣做到更可靠及速度怎樣做到更快,及USB2.0的存取速度始 終比SATA慢。而隨著可擕性軟件(portable softwares)的逐漸普及,即使你不想使用可擕的作業系統,也可在其他已裝作業系統的電腦方便地使用個人化的軟件系統。
單點主打、多重存取的參考連結:
Delicious Bookmark 及 Firefox 3內使用Delicious Bookmark
Google Docs(若你只需儲存簡單的文件檔(例:只有純文字、表格)及沒有使用很特列函數的試算表,可試用Google Docs;Google Docs支援與其他Google Account持有者共同修改同一檔案)
Flickr
PortableApps(可擕性軟件,套裝已包括Firefox 3(瀏覽器)、OpenOffice.org(文書處理)、VLC Media Player(多媒體播放)、7 Zip(壓縮及解壓)、Toucan(同步及備份)等常用軟件)
USB Ubuntu
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
董玉娣女生被罰事件
1. 那些以「言論自由」作為該女仔被罰的辯護理由的人,唔該自己諗真d甚麼叫「言論自由」。言論自由並不代表可以亂講野。在言論自由下,香港人仍必須為自己講過的說話負責任。
2. 如果一個學生(不論有沒有著校服)在公開場合做出「放左d片 有段 d人係咁喊 佢地喊到好似笑咁 搞到我笑左幾野 都幾大聲」,說「死多d咪好囉 醫院唔洗咁迫 唔洗無位唔洗怕無得安置佢地」,其所讀學校予以嚴正處理是正確的。處理的方法不外乎兩大類:輔導和懲罰。
接下來的問題是,單以輔導是否能糾正她錯誤的價值觀?這是一個假設性和具爭議性的問題,而且也很在乎她對輔導的接收程度有多大。因此我選擇不回答。同時,若你不是認識她,亦不是讓學校的師長,請你不要企圖為這個問題作出解答;因為你無這個資格。
從以上的言論可以見到她「幸災樂禍」及「不尊重生命」。個人認為這跟「同人打交」和「偷人野」都是大眾認為是錯的事。既然後兩者學校可以予以懲罰,為甚麼前兩者不可以?
P.S. 1: 在網上的言論不見得可以享有特別的「自由」。
P.S. 2: 學校不是政府,它的一個最重要責任是管教學生。學校並不可能將絕大部分公眾認同的道德標準一一在校規列出(一般學校內根本沒有專業的法律人才,要成立一套可嚴格按規的「法律」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管教學校這個主旨下,它並不可能在任何情況都要嚴格按照校規的。也因此,那些企圖以「校規沒有這樣寫」來作辯論理由的請收聲。
3. 若能接受在下在第2點所講的,接下來有三個跟進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需要用「記大過」這樣嚴重的懲罰嗎?我的答案是:不需要。第二個問題是:學校有需要要求她在早會向全體師生公開道歉嗎?我的答案也是「不需要」。
4. (其實我也找不到學校向外公佈對個別學生的懲處方案的報導;以下的說法是當這是事實後的討論。)第三個問題是:有部分網客說學校不應該公佈該項懲罰。其中tommyjonk 說的一句很好:「我絕不贊成學校向外公佈對個別學生的懲處方案。因為保護學生免受傷害,是教師的天職。 」
我們也可以從另一角度去看這件事。這件事已經被廣泛知道,從公關角度看,現時的香港「增加透明度」總比「被人揭發」少政治風險。因此學校主動向外公佈對該女仔的懲罰是一個「聰明」的決定。
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名屍
中學也有一個老師叫我不如當名屍。聽完總是不以為然:有無搞錯,你做老師呢行走去叫學生做名屍?
但有時也忍不住問自己:論樣貌,雖然不算好,但比起部分看起來成條淫蟲的名屍總好一些;論學歷,好歹也叫一個碩士生,比起當中很多名屍都要好。為甚麼人家月入百萬,我年入都未過廿萬?
答案:你良心過意得去嗎?
其實不要指摘某些名屍的「驚人」學歷。如果他的學歷真的很好很好的話,他要做一個名屍,他要犧牲的是更可怕的東西:良心。只有學歷不好,幾經辛苦捱過公開試,勉強過骨的人,他才沒有這個良心,因此他也不需要犧牲任何良心。
這是甚麼的良心?因為你自己走出了一條更高階的路,因此你更加相信「讀書不是為考公開試」、「讀書是為求知識,懂判斷思考,不是無所不極地求成績」這類命題。
如果你也是認為自己是真正的知識份子,亦深信以上的命題,敢問你:當有人以月入百萬利誘你埋沒良心,去當名屍,你,願意嗎?
2008年5月4日 星期日
哪些人應當火炬手而沒有當?
參考了一些網誌,也結集了自己的意見,提出一些理應當火炬手而沒有當的人的名單(本人不排除有部分人其實曾經獲邀,但因為私人理由而婉拒當火炬手;但我仍然想提這些人出來):
1) 車菊紅
1986年為香港在女子單打保齡球取得首面亞運會金牌。
2) 傅家俊
傅家俊為香港首席桌球手,現時世界排名第15,去年贏得首個排名賽冠軍。曾為香港於1998年及2002年在亞運男子隊際賽奪得兩面金牌。
本人懷疑因桌球世錦賽在五月二日尚未完結,而遞交名單審批時傅家俊未能確定他會否在五月二日出賽,所以放棄當火炬手;特別是當陳國明是火炬手,更令我相信這個懷疑是對的。不過,其實以傅家俊的成就,怎樣也該為他留一席,若然他真的能夠殺入世錦賽四強或以上,才找人替補,相信香港人也不會反對吧(總比有人因為航班延遲而需要替補合情合理得多)。
3) 張子岱、胡國雄、李健和、歐偉倫
原本要加埋姚卓然,不過三個月前已經逝世。
張子岱,六十年代香港足球隊主將,但他的名字是連九十年代才開始睇波的我也不時聽到。根據維奇資料:「在九八法國世界盃決賽周前夕,全球體育記者就五大洲選出本世紀各洲的最佳陣容,其中張子岱在亞洲最佳陣容中亦榜上有名,也是唯一入選的華人球員。」
胡國雄,在1979至1982年連續四年奪得香港足球先生,被視為八十年代香港足球的標記。
李健和……你問下香港九十年代有睇過香港波的,有邊個唔識李健和?
歐偉倫現時還是香港足球隊歷史上入球最多的球員。
4) 黎根、沉金康
黎根為李麗珊的舅父及啟蒙老師。香港首面奧運金牌,他對李麗珊少時的培訓可謂功不可沒。
沉金康為香港培訓出黃金寶、何兆麟等單車名將。
5) 張偉良
在當前線消防員時救人受傷而需切除左腳。但他沒有放棄自己,後來更代表香港在1995至1998年連續四年取得意大利輪椅劍擊世界賽個人花劍冠軍。
6) 告東尼/簡炳墀/韋達
告東尼為六屆香港冠軍騎師;當上練馬師後亦多次獲冠軍練馬師,更培訓出香港歷史上戰績最輝煌的馬匹「精英大師」。
簡炳墀毫無疑問是香港最出色的華人練馬師,曾五奪冠軍練馬師。
韋達,另一冠軍級騎師。
7) 何嘉麗
前香港劍擊代表,奪得非常多的國際獎項。
8) 洪松蔭
曾為香港首席單車手,被稱為「單車王子」。(講真本人對他並不熟悉,但有部分網誌都認為不應該漏了他,故特別在此加之。)
9) 伍晃榮/徐家諾/黃興桂/Keyman
我知道伍晃榮已經離世,但我想他的名字應當被提。
體育的組成,體育評述員/體育新聞報道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上列出了四個最廣為人知的相關人員。
10) 體院代表
香港其中一個培訓體育人才的集中地,體院為香港體育界出心出力。
11) 嘉士伯代表
連續多年贊助賀歲杯,若要我講出有哪些商業機構曾對香港體育出過錢出過力,嘉士伯肯定是我第一個講出來的。
另嚴選最不知所謂的火炬手:
1) 張國鈞 - 現任表年民建聯主席
四個字,私相授受。六個字,政治利益輸送。
2) 陳志雲 - TVB廣播業務總經理
囧。是因為他主持《志雲飯局》,還是因為他當了《一百萬人的故事》的幕後策劃?又或是因為TVB會直播奧運?如果是這個原因,為甚麼亞視、大線、Now TV無份?
講真,俞琤都無份啦,佢算老幾?
3) 施懿庭 - 耀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及 林家名 - 新龍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Err...借問聲呢兩間公司係做D咩既呢?另外相似的人(但公司比較有名)的還有林向陽(M$香港)、郭伯鈞(牛奶公司)、艾維朗(PCCW)、金炳昱(Samsung)、黃健恒(聯想)等。
4) 馮錫江
120名火炬手當中,以他的官方簡介最為搞野:一九五六年參加全國高校被錄取入中山大學數學系,成為大學田徑隊員。現仍參加長跑運動。
5) 曾憲梓 - 金利來集團主席及創辦人
見到佢傳火炬時個樣,很想爆粗。
2008年4月26日 星期六
Jack Cafferty言論的分析
不論怎樣評論也好,首先也要看看Jack Cafferty的言論。
原文:
Well, I don' t know if China is any different, but our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is certainly different. We' re in hawk to the Chinese up to our eyeballs because of the war in Iraq, for one thing. They' re holding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worth of our paper. We also are running hundred of billions of dollars worth of trade deficits with them, as we continue to import their junk with the lead paint on them and the poisoned pet food and export, you know, jobs to places where you can pay workers a dollar a month to turn out the stuff that we' re buying from Wal-Mart. So I think our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has certainly changed. I think they' re basically the same bunch of goons and thugs they' ve been for the last 50 years.
初初看了那個叫Jack Cafferty的人說的那句話,我是傾向認為"they"是指中國人民。我想,身為中國人大概不可能再幫CNN及Jack Cafferty說項吧。CNN後來的聲明指"They" refer to 中國政府。我們又來看看這是否合理。
先從英文角度看看。如果"They"是指"Chinese Government",據我僅餘無幾的英文知識,"They"是指眾數,那麼,是否代表Jack Cafferty本人指有兩個中國政府,而且兩個中國政府都是"goons"和"thugs"?
另外有人指 "They"是指中國當權者。我又想問問,Jack Cafferty有甚麼論據可以說中國當權者是「暴徒」和「惡棍」?看看他在說"goons"和"thugs"之前說了甚麼。
We' re in hawk to the Chinese up to our eyeballs because of the war in Iraq, for one thing.
到了今天,美國打伊拉克,連美國和發起人都認了沒有足夠理據,甚至有偽造的證據以求獲得美國人民和參眾兩會的支持,事後看來美國怎麼也不能說是理直氣壯吧,Jack Cafferty用這件事作引線,令人迷惑。再者,雖然中國表明反對美國打伊拉克,但到底中國當權者沒有採取任何軍事手段阻止。"in hawk to"的意思有幾種可能的解釋,一是被敵視,二是被捕捉。但我怎也看不出伊拉克戰爭和"in hawk to the Chinese"有甚麼關係。若有人對"in hawk to"有另一可能解釋,而又解釋得到這個phrase和伊拉克戰爭的關係,歡迎提供。
They' re holding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worth of our paper.
"our paper"是指甚麼?如果說是美國的錢,這很無稽,所以撇除這個可能。如果說是美金,這是正確的,中國的確有很大筆的儲備是美國債券或美金。但,這有甚麼問題?美國發得債券就預左人買,而美金現時仍然是全球流通量最高的貨幣,加上美金在過去多年一直是全球貿易市場的通用貨幣,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有很多美金不足為奇。再者,美國債券回報低是出了名的,而美元價值又不斷下跌(一年美元對歐羅的跌值率,抵得住兩年半的美國債券回報率),中國政府手持大量美國債券,美國人其實應該說聲多謝(這裏不考慮一些說中國透過手持的大量美國債券而作出甚麼甚麼陰謀的論說;這些陰謀論說要講真是成年都講唔完)。
We also are running hundred of billions of dollars worth of trade deficits with them, as we continue to import their junk with the lead paint on them and the poisoned pet food and export, you know, jobs to places where you can pay workers a dollar a month to turn out the stuff that we' re buying from Wal-Mart.
講真,本人對中國勞動市場的惡劣都叫略有所讀,中國實在爭唔落。但我亦看不出根據這件事說中國當權者是 goons和thugs的背後脈絡(關於廠商刻薄工人,自己很簡單概括的看法是工人供遠多於求,工資自然低;工人教育水平低,也容許了奸商耍手段更加得心應手;中國政府一向都視解決下崗工人問題和提升整體教育水平視為重要國策)。再者,Jack Cafferty的言論也未免以偏概全。中國貨絕不是全部劣質,而且本人相信出問題的只是佔竹幾億美元的美國從中國入口的貨品的極少數(可看這篇報道;當然,中國政府絕對應該盡一切能力使有問題的出口貨的數字降至零)。而且貿易這個東西本來就是互惠互利的,不可能只有一方獲利而另一方只會輸蝕(否則貿易就不可能維持下去)。
好,逐句分析完。他的論據與中國當權者是goons和thugs有甚麼因果關係?沒有。
老實說,以上分析純綷為了駁斥CNN的聲明和某些人的專欄和網誌支持的「"They" = 中國當權者」論說。Deep in my heart,"they"還是指中國人民。
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劣等的《一百萬人的故事》
無線仍然改不到甚麼節目都要放個藝員落去的劣根性。一個好的訪問,好的採訪者不可或缺。今集的吳君如明顯地做不到採訪者「入位」的基本要求,變成很多內容 其實可以go deeper,但因為未能「入位」而最後留在一個膚淺的程度。吳君如本身的社會層就與被訪者相距極遠,而平時亦不見得她關心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要她做一個有觸覺的採訪者根本不可能。而其他的客席主持情況與吳君如類似,相信接下來的數集效果亦相差無幾。
如果無線能放一個記者落去,甚至若能邀請陳惜姿(《天水圍12師奶》作者)做客席主持,能夠 有一個把持著新聞觸覺的人做主持,效果好何止百倍。
而且,作為第一身的訪問節目,竟然旁白的時間遠比被訪者說話的時間為多。陳志雲的旁白中很多內容根本可以由被訪者去描述,令節目更具壓逼感、真實感。近年 不時見到有網誌評論陳志雲這個人愛出風頭,身為傳播媒體高層卻保持相當高的出鏡率,卻每每令人感到突厥,這個節目可作另一佐証。
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時光飛逝
時光飛逝。
中六在HKCWCC時最喜歡在圖書館流連。無意見到一位細細粒的靚仔在寫JavaScript,一問,原來是中一學生。當時的HKCWCC我那年雖然出了一個肥昌的頂級電腦人才,但普遍電腦知識和能力均非常弱,雖然有老師們是Programming和 Computer Science出身,但當中 100% 均是 hea 的,學校在這兩方面的發展接近 0 。因此,當時的我見到一個中一的學生在寫JavaScript,我是相當興奮的。
主動和這個小子談談,發覺這小子蠻聰明,心想若然多加栽培,必定成才。不過當時我寫的Program跟「實用」拉不上邊,只是閒來無事想一些generating permutation/combination、計determinant等非常「數學」的東西並把它們寫出來,所以也不能好好為這位小子提供協助。不 過他偶然也會問我一些問題,答到的我也會答。
當時有幾個中一的學生喜歡在圖書館集結,大多喜歡用電腦上一些無聊的網。當中有兩個大概見到那位小子一本正經地研究一些他們完全不明白的東西,而一個在校內薄有名氣的的師兄不時和他討論,大概有點妒忌吧,有幾次在我面前中傷他。Form 1仔始終是Form 1仔,中傷的內容竟然也無聊過人,甚麼「佢成日扮嘢架」、「無料扮有料」。哈,難道有料無料,我會看不出嗎?
想到這裏,又要說說硬道理。我經常覺得,若然香港教育繼續將一些資質好的學生混合在一些普通學校內,對上得不到師長應有的支援,對下又要面對一班只會妒忌而不求自己進步的學生,香港的資優教育不會成功。近年教育局已經就建立資優學院定稿,成事後有了資優學生的聚腳地,還需要有兩個大方向,一是有足夠能力的人才培訓他們,二是在各間學校內都要有能發掘各方面的資優學生的老師。只是,教育局堅持這些學生仍維持就讀普通學校,我對這做法心存疑問。要這些學生仍然一星期五天面對一些早已知曉或一點即明的知識和問題,只在週末時間接受培訓,是培育資優學生的好方法嗎?教育局指這樣做可使資優學生在一般學校內學懂建立人際關係。但,這是唯一方法嗎?又,難道學生在資優學院內不能學懂建立人際關係嗎?
走得太遠了。中六拔尖離開HKCWCC後,也沒有跟這位小子聯絡。星期三返HKCWCC時,見到這個小子長得高了,穿著便服坐在大堂裏,才想起原來他已經是中五的學生。跟Mr. Cheung提起這個學生,原來Mr. Cheung正在教他CIT。Mr. Cheung說這個學生CIT一定能奪A,但仍然去不到很top的地步。
我在想,他在我離開後大概沒有甚麼老師或師兄姊和他討論這些事了。若然有一個人好好「睇住佢」,他的成就會更高一些嗎?
嘿,其實也只是自己一廂情願地想著。
時光飛逝。
2008年2月7日 星期四
我看今年的金像獎(續)
最佳男配角:
張家輝《出埃及記》(未看)
鄭中基《老港正傳》
短評:其實這個角色不是鄭中基演,也不會有第二個會這樣入型入格了。但鄭中基演戲仍然是那個表情,看多了其實蠻令人討厭的。
古天樂《門徒》
短評:從戲院出來的第一個感覺是,雖然古天樂演出不俗,但這個角色在戲中有甚麼作用?
劉德華《門徒》
短評:《門徒》裏面覺得演出比較符合水準的一個。
周潤發《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短評:有點意外,周潤發可以搞笑,而且在各幕的演出都非常好。
最佳男配角推介:周潤發《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最佳女配角:
莫文蔚《老港正傳》
短評:講真,《老》的男女主角演出均一流,但兩大配角卻真的麻麻地。
袁詠儀《門徒》
短評:除了最後一幕有點戲出來,其他場景她只是一個路人而已。
趙薇《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短評:很入型入格,畢竟是在內地的演藝學校訓練出來,做戲起碼都有眼神。而且角色發揮也不少。
邵音音《野。良犬》(未看)
邵美琪《跟蹤》
短評:不錯,但離獲獎還有一段距離。
最佳女主角推介:趙薇《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我看今年的金像獎
最佳電影:
《投名狀》
短評:三個男主角的演出均一流,而劇本和導演都充分地帶出了戰事期間三兄弟內心的衝突,看後的確有淡淡的哀愁感。
《門徒》
短評:可以見到製作非常認真,製毒過程很詳細,而且亦到了金三角取景,很深入地討論了海洛英的發展情況。但劇本大框卻老土得很,又是臥底,這幾年我真的很厭了。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短 評:「後現代」充分表現了這套戲的劇情。這不是貶義的,有空的話可以查一查維基甚麼是「後現代」。整套劇以斯琴高娃飾演的葉如棠為中心,以一連串不太相關 的小故事穿梭往返,為葉如棠造出了一個很清楚的性格,或多或少地透過一些情景反映了社會的一些大問題。而且劇情也不算太過嚴肅,是有笑位的。
《神探》
短評:劉青雲的個人表現,看完之後我幾乎要站起身拍掌,亦十分慶幸這是我自己一個人去看的電影,因為之後需要思考的實在太多,有旁人通常會將這些即時性的感想消滅。這是一套用鬼去描述人性背後的陰暗的電影。
《跟蹤》
短評:沒有一個演員的演出特別出色,但整套戲的流程和壓逼感均一流。看後沒有太過複雜的情緒,只是簡單地說兩個字:「好睇」,已經足夠。
最佳電影推介:第一選擇:《神探》;第二選擇:《投名狀》
最佳導演推介(五個提名和最佳電影相同):杜琪峰、韋家輝《神探》
最佳男主角:
郭富城《C+偵探》(未看)
李連杰《投名狀》
短評:演出一流,但角色不討好。論發揮,他比演趙二虎的劉德華多很多。
劉德華《投名狀》
短評:演出一流,自己亦素來喜歡這類角色。
劉青雲《神探》
短評:正如杜琪峰自己說,這套其實是為劉青雲奪影帝而設的電影。演出根本是無得彈。
任達華《跟蹤》
短評:對於這個提名感到一頭霧水。
最佳男主角推介:劉青雲《神探》
最佳女主角:
毛舜筠《老港正傳》
短評:初段毛舜筠只是很老實地演出她的角色,但中段以後她的演出很感人地表現到在黃秋生這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男人背後辛酸,但仍然對這個男人的默默支持。
張靜初《門徒》
短評:已看,但無意見。
斯琴高娃《姨媽的后現代生活》
短評:因為故事比較瑣碎,而劇本就很有計劃地透過故事將葉如棠的性格刻畫出來,所以斯琴高娃的演出雖然說得上好,但卻未有太大的發揮。
劉若英《綁架》
短 評:這是一個非常難演的角色,劉若英掌握得非常好。初初看時或許覺得反應有點誇張了,但想深一層,當自己的兒子被誤綁後,這種180度的轉變其實並不唐 突。另一重點是,劉若英是四個我看過的女主角中最會用眼神和面容演戲的一個。單看這兩樣,不用對白已經感受到整套戲的過程,這種演技在港台兩地的演員中是 少見的。
蔡卓妍《戲王之王》(未看)
最佳女主角推介:劉若英《綁架》(其實毛舜筠和劉若英都是今年的至愛,單選劉若英的原因有兩個,一來劉若英的角色發揮重得多,二是我個人認為金像獎也應該還劉若英一個名份吧。)
2008年2月6日 星期三
《長江七號》影評
《長江七號》,之前聽了一些簡短的影評後,一早就有了「不是笑片」的概念,去看其實覺得還不錯的。
雖然電影以星爺掛帥,但明顯地徐嬌才是真正的主角,包括星爺在內的人都是配角。值得一提是,「大肥婆」的戲份似乎比「星女郎」張雨綺還要多些。不過張雨綺在星爺死後與徐嬌在爛屋哭的一幕,確實很感人,今次星女郎總比上一次的黃聖依有些發揮。
先從七仔講起。七仔在劇中一個重要作用是說明一個來自外太空的生物並不是真是萬能的。徐嬌的一幕夢境完全刺中了一般觀眾內心所認定的外太空生物的想像(或荷里活給觀眾帶來的所謂想像)。然後回到現實,七仔其實不是「咩都得」,而徐嬌就飾演了觀眾的心情。到了丟七仔到垃圾桶後一句對白「其實佢咩都無講過,係唔係我誤會左佢呢?」成了徐嬌與七仔關係的轉捩點。其後七仔為兩父子修理風扇和最後救活了星爺,卻令自己死亡,進一步說明了「魔法」是要有所犧牲才能成功的概念。這時不禁令人想起鋼煉的概念。
之後說說劇中人物的關係。整套戲重點中的重點就是星爺和徐嬌的父子關係。父子相依為命這個關係主要是透過在爛屋內的幾幕親情片段帶出來。可以見到編劇和導演都有意鋪排令觀眾意識到這個關係,但絕不強烈。而徐嬌和張雨綺的關係鋪排亦不深,星爺和張雨綺的關係更是疏離。當上文講過的哭戲出時,的確很感人,但出了戲院後想深一層,張雨綺基於甚麼感情基礎而哭成淚人呢?至於肥仔聰和星爺的關係更是迷糊。因此,我從電影院出來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未夠喉」,因為很多很多的關係和情節都「未到盡」。而徐嬌在校內與七仔、各同學和主任的關係感覺更為強烈,令「徐嬌才是唯一的主角」這個想法更易被認同。
有兩點大眾對星爺電影的評價需要強調一下。第一是星爺電影 = 笑片。其實《長江七號》不好笑嗎?它仍然好笑。那個漁夫在電視說見到UFO一幕,鏡頭移向漁夫的帽子時,貫徹了星爺的風格,後來想著仍然會心微笑。不過正如下文延申閱讀中所講:「周老師以往的無厘頭更多的是表現在語言上和誇張的肢體動作上,而現在只是不動聲色地轉移到其他方面了。」部分香港人只是當了星爺是「發笑機」,因為過去十多年,星爺很多的無厘頭對白和情節刻在香港人的心中。可惜的是,以「大肥婆」作為搞笑的技倆在過去十多年已經用得太多,不太明白星爺為甚麼以這個無突破的支線作為電影的一部分。我想,可能或多或少都要考慮到其他地方觀眾的口味吧。
第二點是由《少林足球》到《功夫》再到現在的《長江七號》,星爺永遠站在窮人的一方,而每套電影都總有有錢人 = 壞人的定律。某些評論喜歡用「小人物」來形容,但我總覺得不夠貼切,因為我認為只有《功夫》初段的星爺才是真正的小人物。小人物的形象應該是平凡和勢利的,但《少》和《長》中的星爺的思想上都有一種很正面的訊息。值得一提的是,《少》和《功》的忠和奸分割是非常鮮明的,但到了《長》,學校的主任說他奸實不恰當,而那個蝦蝦霸霸的學生和那個男的「大舊衰」也不是奸到出汁,在罰企時也露出了小孩的一面。
補充兩點,第一是配音不太好,直接令到劇初的感覺差了。配音不是單純地讀中對白、夾對口型就是成功,更重要是感情的展現。因此, TVB即使劇集在多方面為人詬病,但我一向都盛讚其配音組的工作人員。
第二是七仔死後星爺搞笑的幾個鏡頭,恕我接受能力低,我對這類「黑色幽默」感到唐突。
延申閱讀:瞎掰,公牛擠奶——沒有奸角的電影
2008年1月22日 星期二
忍
最近為幾部電腦的作業系統和硬碟作重新「策劃」,不太想動,但我很想走去中環的高級食府看看,究竟還有沒有人在那裏吃午飯。香港是一個這樣的地方。過去幾年我一直看著,真的準得出奇。一有跌市,高級食府人流就會急跌。一有升市,真的會有人午飯都魚翅撈飯。
科大Theory Lab內的內地同學有部分是香港股票的支持者。氛圍如此,有一些原本對股票沒有好感的同學,都將大部分身家進行「投資」。結果今日他們望著報價板,悔不當初。
要獨善其身,真的一點也不容易。在香港,過去一年如果你說沒有股票在手,幾乎等於說自己是一個笨蛋。跟朋友聚舊也好,吃飯也好,親戚見面也好,甚至寫Xanga也好,股票幾乎成為必然話題。沿著大街行過,最多人的地方不再是賽馬會,而是銀行或證券行。
望著Theory Lab內那幅廿蚊雞買回來的字畫「忍」。當初買回來,是要提醒自己做一個怎樣的TA。後來有中同來到Theory Lab,指著字畫笑說:「你咁都叫做忍?」其實自己對這個「忍」字的註釋,我都覺得很有火星味,地球人們不明白也不奇怪。
怎也想不到這個「忍」字會有其他用處。
兩天前,我就在自己的Xanga說,香港人應該珍惜現在已經擁有的。
2008年1月17日 星期四
個人網站
更新還未完全做好,但整個system都寫好了,1月16日算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所以先開張。
暫時只容許答中MC題的人瀏覽,及後會按情況將部分頁面全面開放。
有一部分需要密碼,只要識我的都會俾,放心問。密碼只是不想三唔識七的人看而已。
重點推介:Torrent 更新 under 音樂/BT
2008年1月7日 星期一
斜路比例
去到終點,要走一條 1 : 5 的斜路落山。身邊有一對父子,兒子大約是七歲,問爸爸 1 : 5 是甚麼意思。爸爸想了一回,答:「即係每行五步就會落左一步。」兒子繼續問一些關於汽車「入波」的問題,我一竅不通,而他的爸爸都一一解答了。
當然,這個時候你可能會說「1 : 5個意思唔係咁架喎。」當時我也是這樣想。但同一時間我更佩服那位爸爸用一個簡潔易明的方法向兒子解釋那個比例,而不是採用「大個你就知」或者「講左你都唔明」這類令人氣結的答案。
接下來我便想,如果要符合 1 : 5 的真正意思,我要向一個小孩解釋,我會怎樣說。
選擇1:「即係每水平移動五步,就落左一步。」這說法是最正宗的,如果有一張紙要令小孩明白也不算太難。不過當時只能口述,「水平」二字未必能為小孩所能理解。
By Kenny_TM: 「水平」 may be replaced by 「打橫」. That should be much better for the child to understand.
選擇2:「即係每行 5.1 (=sqrt(26))步,就落左一步。」容易想像,小孩下一個問題是「5.1從何而來?」不太可能跟一個小孩說畢氏定理吧。
這樣想一想,其實該名爸爸未必是誤解那個比例的意思,只是讓兒子有一個基本概念,他的說法可能是最好的。
P.S.1:那個小孩聽了爸爸就 1:5 的解釋後說了一句:「咁都唔係好斜者!」其實我想跟他說,這已經很斜的了,再斜一些恐怕你行到落去後隻腳會很痛。
P.S.2:想找找香港哪一條路的斜率最高,找到了一個叫「香港地方」的網頁。巧合地,昨日下午我就經過正街。
2008年1月4日 星期五
屈機與被屈機
MATH310, 100個人讀,數不出多少個是mainland學生了,總之頭9名有8個是mainland學生。而頭7名全是mainland學生。順帶一提,頭10名 中只有一個MATH學生。而該名MATH學生就是那個local學生。換言之......某些人應該猜到是誰吧......而在最後13名當中,MATH 學生卻佔了9個......
你有甚麼結論?
Mainland屈機?唔公平?
係,Mainland係屈緊你機呀。但Local學生難道站在這裏申訴被屈機,就會有用嗎?
大家都是做那些功課,考那些試,有甚麼不公平了?
香港逐漸變成一個這樣的社會。自己明明是輸了,卻硬要利用群眾力量走去埋怨別人,卻沒有好好想過自己怎樣改進。